一、城镇化趋势稳步推进。
我国城市化道路起步晚,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增加3亿1千万城市居民,当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超过10亿,城市化率达到70%。城市居民无法实现农产品等食品的自产销售,进一步推进了肉禽蛋、水产品、乳制品等易腐食品和反季节蔬菜水果消费总量的城市化,进一步推进了农产品的规模化、集中化、区域化生产,因此食品消费需要通过冷链物流方式
二、生鲜电商快速崛起。
生鲜电器商近年来很受资本和市场欢迎,不断涌出,生鲜网络零售额迅速增加。同时,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生鲜电商规模从2012年的35.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97.1亿元,预计2018年增长到235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1%。由于生鲜电气商品的冷链运输比例远远高于初级农产品整体的平均水平,这是提高整体冷链率的重要因素,生鲜电气商品的需求也支持冷链物流市场的增长下限。
第三方冷链物流适合缺乏大规模投资自建物流能力的中小规模电商。早期生鲜电商多采用自建冷链物流保证服务质量,但生鲜电商目前正处于扩展业务版图的早期阶段,自建物流投资未必能始终跟上,因此成本低、社会化程度高的第三方物流若能保障服务质量,成功树立品牌,将得到更多生鲜电商的青睐。
以电器商品为主体的生鲜食品配送、自营业务面临着单客消费低、生鲜商品标准化低(质量、重量)等问题,但城市工作生活节奏快的白领阶层有很大的魅力,带动冷链物流设备的发展,特
别是运输和配送环节的冷链设备。
别是运输和配送环节的冷链设备。
食品配送对时效性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流通网站向消费者配送的最后一公里还处于蓝海市场阶段,以轻量冷藏设备、生鲜自我提升设备为代表的冷链终端是解决需求多样化、配送个性化、食品质量保证的最后一环。
三、无人零售逐渐成为趋势。
未来,无人零售店将取代传统便利店,同时,由于成本降低和便利性提高,无人零售店的铺设规模可能远远超过传统便利店的数量。保守预计今后10年,无人零售店增加20万家,参考占地面积15平方米的色彩鲜艳的水果箱10万元的成本,无人零售店的投资额将达到200亿元。假设每个无人零售店配置5-10台商用冷链产品设施,无人零售店对商用冷链终端设施的新需求可达100-200万台,每台冷链产品设施单价5000元,无人零售店对应的冷链产业链规模可达50-100亿元。
四、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出现,新《食品安全法》迫使冷链系统完善。食品腐烂变质是引起食品安全危险的主要原因之一,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产业过程中,现代冷链物流是必不可少的。冷链物流是对食品安全的最强有力的保证,食品冷链是食品从生产到流通整个过程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在食品运输中应用。
新版《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于2015年4月通过,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将对食品安全从生产、运输、储存、销售、餐饮服务等各个环节实施最严格的全过程管理,加强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完善追溯制度,加大监督处罚力度。
五、RFID等物联网技术推进,冷链智能发展。
随着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巨大的冷链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许多物流企业以人工操作为主,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第一步是采用条形码和RFID技术的收集设备,提高其运营效率。RFID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通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预,可以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工作。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因此,广泛应用于冷链生鲜食品行业,通过物联网技术渗透到冷链上下游,物联网给冷链物流带来了什么变化?
向冷链物流的上游深入。虽然在已经有了产品最终溯源系统,特别在肉食品广泛应用,但这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消费者很难查询和到相关的信息。当物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可以轻松查询产品的整个原料过程、生产过程和物流过程。
产品信息的公开化。现在消费者很难理解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主要原因是信息传输渠道不通。物联网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这样的平台,让消费者随时随地通过合法渠道查询产品信息。
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目前的监测和控制自动化程度不高,有些人采用人式监测,监测效率低,精度低。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在次链物流中的监控采用自动监控设备进行监控。产品信息采集快捷、准确、安全。
冷链物流成本更低。规模采用该技术、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降低单位使用成本的冷链物流采用物联网技术提高质量,降低货物损失率等也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