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国际货运依赖外航 疫情暴露中国航空货运短板.
《中国航空物流枢纽发展指数报告2021》(下称报告)在服贸会“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
峰会上发布。
报告显示,受全球疫情影响,中国国际航空货运运力缺口快速暴露,中国的产品出口已经覆盖220多个
国家和地区,但国际航空货运网络、国际快递网络、跨境仓储配送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国际航线
密度较低,全球连接能力只有美国和德国的一半,且多集中在东南亚、日韩地区,目前中国国际航空货
运市场60%的运力资源来自外航。
同时,疫情也使国内客运航司遭遇空前危机:国内8家上市航司中仅华夏航空盈利,国航、东航、南航
、海航、春秋、吉祥、山航7家航司合计亏损超千亿元,日均合计亏损超2.7亿元,货运成为航司和机场
“补血”的方式,各地正在积极推出“客改货”,全力支持货运发展。
六成国际货运依赖外航
报告指出,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航空货运,尤其是国际航空货运与中
国的经济体量和国际地位严重不匹配,发展中面临航空运力“少”而“乱”、资源设施“缺”而“散”
、海外网络“疏”而“虚”、企业主体“小”而“弱”等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受全球疫情影响,国际航空货运运力缺口快速暴露,航空物流在保障供应链稳定中的战略价值更加凸显
。
报告指出,中国的产品出口已经覆盖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国际航空货运网络、国际快递网络、跨境
仓储配送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国际航线密度较低,全球连接能力只有美国和德国的一半,且多集
中在东南亚、日韩地区,而且缺乏国际战略通道和战略支点,缺乏全球物流治理能力,中国物流业尚未
形成与之匹配的、自主可控的全球物流和供应链体系。
报告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国际航空货运市场60%的运力资源来自外航,这已影响到中国国际供应链稳定
性、安全性和竞争力。
货运成为航司“补血”重要方式
长久以来,中国航空货运发展形成了客机腹舱资源为主、全货机为辅的供给结构。疫情冲击下的中国航
空货运市场经历了“先抑后扬”的发展趋势。而机场货运方面,也正在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一是市场集中度更加显著。疫情之前,近50%的货运量就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机场,而近90%的
国际货运量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郑州五大机场当中,国内疫情发生初期,国际货运量为主
的机场首当其冲,货量呈现断崖式下降。但随着中国成为境外货运运力主要投放地,北京、上海、广州
、深圳和郑州等机场成为境外运力的主要投放机场,市场集中度更加显著。
二是全货运航线网络更加完善。疫情之前,国内全货机173架,占民航运输机队的4.5%,货运航线网络
主要依靠客机构建,全货运航线网络通达范围有限。而疫情导致客机相继停航,机场货运通航点大量减
少,货运航线网络受损严重。
与此同时,由于航空货运在全球防疫物资运输中的主力军作用日趋明显,全货机在航权、时刻、运行保
障等资源获得前所未有的支持,全货运航线网络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完善。国际上各大机场和航司不但
“停客不停货”,而且积极推出“客改货”,全力支持货运发展,积极布局开通至中国的全货运航线。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对中国航空客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或加速中国航司、机场“客改货”的进程。
从2020年的业绩看,8家上市航司中仅华夏航空盈利。国航、东航、南航、海航、春秋、吉祥、山航7家
航司合计亏损超千亿元,日均合计亏损超2.7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大机场生产指标数据下跌明
显。疫情之下,货运成为航司和机场“补血”的重要方式。
航空物流枢纽发展指数沪京穗位列前三
报告对《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提出的23个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航空物流竞争力进
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得出航空物流枢纽发展指数及排名。
其中,上海、北京、广州位列前三,反映了国内大型综合性机场在航空物流枢纽建设中具备较强的比较
优势。2020年入选的北京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首创“双场一体”的国际空港物流枢纽体系,指数排名从
2019年第三提升至2020年第二位。
排名4-10位的城市依次为成都、郑州、重庆、武汉、昆明、深圳、青岛,其中成都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中西部有5座城市入围前10,反映出内陆地区对航空枢纽建设的高度重视。
从排名4-10位各分项指数情况来看,机场发展方面,各地发展总体较为均衡,随着成都天府机场投入运
营,鄂州机场的快速建设,预计明年的评价结果会有明显变化;综合交通方面,郑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
纽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深圳需要加大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产业支撑方面,深圳的领先优势比较明显,
昆明则需要加强物流与交通、制造、商贸等产业联动融合;功能保障方面,成都的功能保障体系最全面
;环境约束方面,深圳、昆明具有领先优势。
从货运量上看,报告指出,2020年全年,深圳机场货运吞吐量增速最高,上海机场货运吞吐量最高。值
得注意的是,白云机场、厦门空港的货运吞吐量同比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