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 恢复真面目
全球房地产,正在恢复真面目。
各国央行不断加息,贷款利率迅速上升,楼市需求被抑制。
从欧洲到北美,楼市逐渐见顶。
英国最大房地产网站Rightmove在8月15日报告中指出,8月待售新房环比价格下降1.3%,同比增速从9.3%下降到8.2%。
从价格分布来看,高价位房跌幅最大,从区域来看,伦敦房价领跌。
其他欧美国家同样如此。
加拿大房价自2022年4月以来下跌13.3%,下跌速度超过金融危机时期。
澳大利亚房价7月环比下降1.4%,连续第6个月下跌。韩国首尔公寓价格创下两年多来最大跌幅,成交量下滑70%。
新西兰7月房价指数同比下滑2.9%,为2011年以来首次同比下降。
美国也不能免俗。
之前Realtor.com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7月全美活跃挂牌房屋数,同比增长31%,连续第三个月创下新高。
公司首席经济学家Danielle Hale表示:
楼市终于到了转折点。
中国楼市,正在经历筑底回升。
之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明确提出,扩大有效需求要综合实施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样要积极作为。
想要支持生产端、消费端等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尽快修复,支持楼市回暖,离不开更多产业政策和地方因地制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央行打响了下半年稳增长第一枪。
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调,有利于支持当前处于筑底阶段的房地产市场,带动房贷利率下调,推动楼市回暖。
全国各地城市,也在积极出台措施,促进房地产交易与流通。
8月17日有媒体报道,山东省济召开发布会,围绕“带押过户”展开介绍。
媒体梳理发现,除了济南,2022年以来广东珠海、山东青岛、云南昆明等多个城市,都开始加大力度推行二手房带押过户。
简单来说,传统二手房交易模式中,卖家要出售二手房必须把贷款先结清,导致整个交易周期明显拉长,甚至交易失败。
带抵押过户模式,让二手房交易的风险与成本一同下降,既解决了银行的困难,也提升了市场活力。
也许会有人觉得,当下楼市的库存很高,很难去化。
实际上从数据来看,距离曾经的库存顶点还差得很远。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高峰,出现在2015到2016年左右,大约是4.5亿平米。
截至2022年7月,最新数据显示全国住宅类待售面积2.6亿平米,同比上一年增加大约14%,环比略有下滑。
尽管如此,2.6亿平和曾经的4.5亿平米比起来,相差依旧很大。
这也意味着曾经的大规模棚改,没有实行的基础,更多的各地城市政府因城施策,有针对性地去库存。
作为周期性特征极其明显的行业,房地产只是在缓慢筑底过程中。
复苏必然会到来,只是时间问题。
稳步慢行 穿越周期
除了利率下调和政策扶持,我们还需要重点关注一个主体:
房地产企业
就在两天前,楼市迎来了久违的好消息。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8月16日消息称监管机构近期计划通过制定国有企业担保,以及承销示范房企的人民币债券新发,为房企提供流动性支持。
这已经不是监管机构第一次为民营示范房企保驾护航了。
2022年5月份,碧桂园、龙湖、美的、新城控股和旭辉5家民营房企,相继被监管机构选定为示范房企,获准通过信用保护工具的方式,发行人民币债券。
不能忽略的是,2022年世界500强榜单中,依旧有5家中国房企上榜,分别是:
碧桂园 绿地 万科 保利 龙湖
过去中国楼市推崇高周转、高杠杆、大项目,比拼的是谁借钱成本低,谁的胆子更大,然而借来的钱终归是债务,债务就会有到期的时候。
能够在低潮时期以较低成本融资,保持稳健经营策略,才能最终走出低谷,迎来真正的光明。
国统局8月15日数据显示,7月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下降城市数量略增。
其中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微涨、同比涨幅回落,二三线城市环比整体呈降势、同比降幅扩大。
在当下这个关键时刻,示范房企们获得监管层支持,就是一种肯定,提振的是全行业信心。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对楼市来说一直如此。
楼市正在从数量型发展模式,加速转变为质量型发展模式。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已经成为全国普遍共识,十四五计划也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城镇化道路。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
楼市走向新常态,危机中永远蕴藏着机会,希望就在不断前进的远方。
房地产的金融属性越来越淡化,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却不会停止,高品质居住属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只有通过市场锤炼与考验的房企,才能够越来越成熟、发展得越来越好,在科技与人文双重加持下,走在更加光明的道路上。